十年護水源:讓群眾喝上放心水
發布日期:2022-09-20 15:11 來源:生態環境部 字體:[ 大 中 小 ]保障人民群眾飲用水安全,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和筑底工程。從第一部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發布到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攻堅戰,從開展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到“千噸萬人”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定,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我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度體系不斷完善,飲用水安全得到保障,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理念深入人心。
近年來,生態環境部開展了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完成全國2804個水源地10363個問題整治,累計取締涉及水源保護區的違法排污口6402個,搬遷治理工業企業1531家,一批過去想解決而長期未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得到解決。
法律法規不斷完善,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攻堅戰勝利收官
2010年6月,我國第一部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全國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2008—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出臺?!兑巹潯诽岢隽宋覈陲嬘盟吹乇Wo中,政策法規執行力不強、水源保護區劃分與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同時也提出要進一步改善我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質量,提升水源地環境管理和水質安全保障水平。
2015年6月,原環境保護部和水利部聯合出臺《關于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分類推進水源保護區或保護范圍劃定,加強水源規范化建設,健全農村飲水工程及水源保護長效機制等,加強農村水源保護工作。
隨著《規劃》和《指導意見》的出臺,全國各地的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一定進展,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進入快車道。
最初,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攻堅戰,于長江經濟帶打響第一槍。
這一槍,是發令槍也是沖鋒號,是對我國飲用水水源地一批過去想解決而長期未能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的“宣戰”。
2016年5月,原環境保護部組織在沿長江11?。ㄖ陛犑校╅_展了為期兩年的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專項行動,先后召開電視電話會、現場工作會加以推進,并就存在的問題專門致函相關省、市兩級政府。
“要充分認識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緊迫性、艱巨性,加快解決影響群眾健康和綠色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扎扎實實推動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边@是長江經濟帶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執法專項行動第五次會議明確的要求。
在此次專項行動中,各地問題逐一被剖析,各方責任逐步被壓實。曾經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原環境保護部部級領導帶隊,赴4地督導水源地問題,召開了5次水源地整治工作視頻會、調度會和現場會。
2017年12月,長江經濟帶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執法專項行動各項任務順利完成。
2017年12月,原環境保護部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專項排查工作。和長江經濟帶專項行動相比,這次排查范圍更廣,由沿江11?。ㄖ陛犑校┩卣沟饺珖?;任務更重,由地級及以上水源地拓展到縣級及以上;標準更高,要求務必扎扎實實排查,不走過場,不避重就輕。
2018年3月,國務院批準印發《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開展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清理整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2018年6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進一步明確工作要求,強調要限期完成縣級及以上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清理整治任務。
如今,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也在逐步開展。
近年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相繼實施,在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加快解決農村生活污水垃圾和規模以下畜禽養殖污染突出環境問題方面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
如今,隨著各項工作有序開展,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進入常態化監管時期,各地正在強化日常環境監管,守住水源紅線,不讓環境問題死灰復燃,確保水源地長治久安。
生態環境不斷改善,飲用水水源地碧波重現
布局在前,謀定后動。各項規章制度的出臺是提綱挈領的要求,而一串串的數據,是地方實踐的優異“成績單”,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工作見證。
在沿江11?。ㄖ陛犑校╅_展的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專項行動中,沿江11?。ㄖ陛犑校┱撠熗揪鶎Υ隧椆ぷ髯鞒雠?、親赴現場調研督導,帶頭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
為了推進490個問題順利解決,原環境保護部在一年半時間內先后召開11次工作會、現場會、視頻會予以督促落實,對相關問題扭住不放,持續督導,有效傳導了壓力,也為全國水源地環境問題清理整治開了個好頭。
2018年開始,新一輪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對長江經濟帶縣級、其他省份地市級水源地開展排查整治,解決了大量歷史遺留環境違法問題,飲用水水源地重大風險隱患得到總體消除。
隨著工作的深入開展,一個個數據在不斷更新,一個個問題在逐一銷號。
碼頭搬遷、船舶清理,消除了飲用水水源地的安全隱患。重慶市大渡口區中國石油重慶銷售公司油庫碼頭搬遷;江西省九江市上港集團九江港務有限公司客運分公司散貨碼頭搬遷……
畜禽養殖升級搬遷,農村污水收集,遏制了面源污染問題。云南省普洱市納賀水庫、箐門口水庫面源污染問題得到解決;福建省漳州市通過引進社會資本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建成并投用19個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工程……
規劃編制,工程建設,將生產生活設施移出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范圍。湖南省株洲市二、三水廠水源地保護區內電廠溫排口移出,投入了新箱涵排口替代使用;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圍山湖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規劃隔離……
幾年時間里,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深入開展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累計完成2804個水源地10363個問題整治,有力提升了涉及7.7億居民的飲水安全保障水平。
除此之外,鄉鎮及以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也在同步推進。2019年8月,生態環境部聯合水利部印發了關于推進鄉鎮及以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指導意見,共同推進各地以“千噸萬人”供水工程為重點開展水源保護工作。按照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要求,截至2020年底,全國10638個“千噸萬人”供水工程水源保護區已全面劃定。
今年1月,在生態環境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表示,已經累計劃定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19132個,進一步鞏固提升了縣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水平,確保群眾飲水安全。
幸福指數不斷提升,美麗中國建設藍圖徐徐展開
水源地整治不斷深化,一個個環境問題得以解決,保障了飲用水水源地的安全,提升了周邊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帶動了當地政府和社會資金投入,取得了良好的環境、經濟和社會效益,實現了多方共贏。
安全,是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的根基。全國各地針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定、規范化建設、應急能力建設,以及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的各類違法行為進行查處、整改等,保障了群眾飲用水安全。
湖北省荊州市斥資近8億元,對柳林水廠一級保護區內已有83年歷史的柳林洲油庫完成易址搬遷;
安徽省蕪湖市攻堅克難,采取有力舉措搬遷了距水源地不足150米的油輪碼頭;
貴州省銅仁市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設立保護區邊界標志,全面關閉或拆除一級保護區內已建成的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并取締污染行為和設施。
美麗,是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的成效。如今,隨著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的逐步推進,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不僅保障了飲水安全,也讓野生動物們尋回了曾經的樂園。
甘肅省金昌市,全市25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全部完成了水源地保護區劃分,22個飲用水水源地完成了規范化建設。北海子國家濕地公園、金水湖、西湖生態景區等被金昌廣大市民及游客譽為“天然氧吧”和“城市后花園”。
四川省成都市的云橋濕地已經形成集調節水質徑流、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觀賞、環境教育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生態系統,展現出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甘肅省蘭州市將水源保護區建設成優良的生態性水源地保護區,水源得到涵養,調節改善了水源流量和水質,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綠水縈繞,鳥語花香。
發展,是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的未來。優質的水資源成為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重要支撐,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同時,良好的水質還換來了生態補償的“真金白銀”。
山東省日照市運用EOD保護模式,以原生態漁業、原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等特色產業運營為支撐,既推動日照水庫水生態得到有效恢復,也解決了水庫周邊新農村發展問題。
江西、廣東兩省人民政府簽署兩輪《東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在東江源區重點實施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污染防治、生態修復類項目35個,提升了水質,獲得50460.63萬元生態補償資金。
今年6月,根據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新要求,上海市生態環境局會同市有關部門編制了《黃浦江上游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2022版)》,劃定三級飲用水水源保護邊界,邁出了跨界飲用水水源地協同保護的新步伐。
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是一項長期持續的任務,當前,飲用水水源地重大風險隱患得到總體消除,水源地環境管理水平得到顯著提升,但仍需強化日常環境監管,守住飲用水水源紅線,不讓任何環境問題死灰復燃,如此才能確保水源地長治久安,為美麗中國建設添磚加瓦。